蒋士传 河南中荷奶牛实验场场长
点击:0 日期:2011-01-10 14:18
蒋士传 河南中荷奶牛实验场场长
我们将荷兰养牛的模式在中国已经做了11年的研究,这11年的研究确实得出了很好的结果,也可能是解决目前奶牛场面临的问题和风险。
我认为在整个困难和风险里面,困难占多数,风险占少数。有以下几个困难:
第一,环境污染的困难。
第二,标准化、规模化建设概念混乱的困难。
第三,缺少社会化服务。
第四,土地资源缺乏。养牛必须要有土地,没有土地,要想把困难和风险解决掉,确实非常难。如果有了土地,就可能解决这些风险和困难。
至于风险,也总结了以下两条:
第一,传染病。今天在座的大部分是规模牧场的牛场,大家都知道,实际上养殖小区的风险已经达到了不能再容忍的地步了。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。
第二,产业链断裂。我们的产业链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是断裂最厉害的,养牛企业与乳品加工企业、饲料行业、其他行业,甚至于一些服务行业的断裂链是非常大的。现在在做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发展方向,但是这个风险相对来说比其他要大,实际上这也算是一个困难。
荷兰98年在河南郑州建立了示范基地,建立了三种方式:第一种是十头产奶牛;第二种是二十头产奶牛;第三种九十头产奶牛。经实验,得出来一个结论,02-05年,20头产奶牛规模赚钱最多,一头牛赚5千元;06-08年,90头产奶牛规模赚钱最多,后续越来越少,这就说明适度规模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也产生了变化。不能判断产多少吨奶最赚钱,而是单头牛获得的效益最大是最赚钱,不管产多少奶,产8吨奶比产13吨奶赚钱,那你就产8吨奶。
我们中心按照荷兰的标准建设,三个牛场不管多大,都有自己的土地,粗饲料完全是自己生产,粪便处理完全用于牛场。因为有土地,才能使粗饲料的成本降到最低,也保持了环境,农业部这次评全国100多个标准化建设牛场,我们是全国第一,99.9分,也就是说匹配好,使整个效益凸显出来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