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生态牧场--奶牛养殖科学发展的方向
高继伟 北京京鹏环宇畜牧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 日期:2011-01-09 16:52
高继伟 北京京鹏环宇畜牧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
目前,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程度仍然很低,存栏100头以上牛场(户)年产量占总量的16.4%,20头以上场牛场(户)产量占33.4%,5头以下占39.6%。
当前畜牧业处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,现代畜牧业转型步伐加快,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,回顾几年来我国规模化养殖发展历程,畜牧行业逐渐认识到环保、节能、减排的重要性,畜牧工程和畜牧装备已从提供养殖场建造和养殖设备向环境控制、环境保护、节能减排、循环经济和低碳领域拓展,相应的环控、环保、节能、减排等低碳产品运用而生。由此,建设生态牧场,实现奶牛养殖科学发展是今后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方向。
建设生态牧场,实现奶牛养殖业科学发展。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,同时也带来了畜禽养殖场排放物环境污染问题。据国家环保总局一项调查显示,2000年,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就达到19亿吨,是当年我国工业废弃物产生量的2.4倍。一些地区养殖总量已经超过当地土地负荷警戒值,大多数养殖场粪便、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,90%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,大量粪便、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,加速了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。2010年,我国畜禽养殖粪便的排放量增加到45亿吨,这些粪便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,将占用和污染农田、污染水体、产生恶臭并造成生物污染。当前,生态、环保、节能、减排、低碳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。2009年11月25日,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,决定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 %-45 %,而且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。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,预计减少第一个50亿吨的CO2排放量。党中央的决策,既是压力也是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,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的动力。
